
錄音座的主要性能指標
發布日期:2018-12-10 瀏覽量:2104次
錄音座的技術指標是其性能和質量的衡量標準,這里介紹其主要的五項技術指標。
1)帶速誤差,帶速誤差與錄音座的實際帶速V與定額帶速的相對誤差的百分數來表示,即
帶速誤差=(V-Vo)/Vo×100%
模擬錄音座的額定帶數為4.76cm/s,一般要求普及型機的帶速誤差小于3%,高檔機的帶速誤差應小于1%,帶速誤差過大會引起音調變化,當帶速誤差大于5%時會使聽感交差,令人生厭。
對于盤式錄音座,因用于專業錄音,自然要求更高,專業用錄音座要求帶速誤差在正負0.3%以內,錄音座的帶速誤差會造成聲音音調高低的變化,實際上帶速在盤的帶頭和帶尾是變動的,這是由于在盤中磁帶的卷徑變化而產生的張力變化引起的,此外,電源的電壓和頻率變動,壓帶輪的壓貼力變化,磁帶的恒速驅動機構(如主導軸軸徑)不規則等,都會影響帶速的偏差。
2)抖晃率 指傳動機構轉速不穩而引起磁帶上固定頻率發生偏移,抖晃率用頻偏f與固定符號fo的百分比來表示,即
抖晃率=fIfo×100%
抖晃的產生是由于機械傳動部件的不規則,或磁帶在運行過程中因張力變化、振動、電機力矩的脈動等原因使磁帶運行速度隨機變化而引起的,抖晃導致放音出現頻率變動,使重放的聲音變得顫抖、渾濁,由于人耳對于信號頻率的變化比較敏感,因而對錄音座抖晃率的要求較高,通常要求錄音座的抖晃率小于0.2%。
3)頻率響應和頻率特性 表示在給定的音頻頻率范圍內,音響設備重放信號的均勻程度,理想情況是,在20Hz-20kHz的各音頻段內,重放功率是相同的,通常在表示頻率響應時,應給出偏差值,有20Hz-20kHz+0.5db,錄音座的頻率響應與磁帶的質量有關,一般來說金屬帶的放音頻響可達30-18000Hz,普通磁帶的放音頻響為50-15000Hz。
一般將錄音座的錄音輸入端的放音輸出端之間的頻率響應,稱為錄音座的頻率特性,實際上應稱為錄音放音綜合頻率特性,它不包括話筒和揚聲器的頻率特性,可是通常錄音機內部裝有揚聲器,有時還通過話筒錄音,所以音質有關的頻率特性還包括話筒和揚聲器的特性。
對于欣賞音樂,錄音座的頻率特性為40-15000Hz是足夠的,當然在這個范圍內特性必須平坦,對于教學、語言錄音,頻率特性為125-8000Hz。
錄音座的頻率特性與磁頭的頻率特性有很大關系,磁頭的放音頻響差,靠電路是難以補償好的,當然如果在電路上處理不當,好的磁頭也不會有好的頻響,頻響的低音頻段主要決定于磁頭的輪廓效應,在電路上比較容易做得好,關鍵在于頻響的高頻段。
4)信噪比 錄音座的信噪比是指將其輸入端短接后,其輸出噪聲與規定的輸出信號之比,錄音座的信噪比與磁帶類型有關,金屬帶的信噪比可達70db,普通帶的信噪比只有50db。
5)失真度 磁帶錄音座的失真可分為諧波失真和調制失真兩種。
(1)諧波失真。錄音座的諧波失真是指信號從錄音輸入電路到放音輸出電路之間,由于放大器磁頭、磁帶等非線性原因造成的信號失真,諧波失真的波形可以看成是一個與輸入信號同頻率的正弦波(基波)和許多為基波倍頻的二次、三次……諧波成分所組成,諧波越多,諧波幅度越大,諧波失真就越嚴重,諧波失真度表示錄音座重放輸出信號與原聲錄入信號的差異程度,一般要求錄音座的諧波失真要小于1%,試驗表明,人耳對音樂和語言的諧波失真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而且奇次諧波失真比偶次諧波失真容易聽出來,通常錄音放大器和放音放大器的諧波失真可以通過電路設計做得很小,因此在錄音時,失真的大小與磁帶的使用條件有關,這時選擇偏磁和錄音電平十分重要,采用直流偏磁時,失真成分主要是二次諧波,采用交流偏磁時,主要是三次諧波失真,但若偏磁波形不對稱,也會使二次諧波增大,錄音電平也不能過大,特別是在高頻段,如果錄音放大器高頻提升過大,那么高頻動態范圍會變窄,其失真也會增加,錄音電平過低容易混入交流聲或其他噪聲,在放音時,功率放大器對諧波失真的影響較大。
(2)調制失真。調制失真包括由放大器、磁頭和磁帶等的非線性的互調失真和走帶系統引起的調幅失真與調頻失真,所謂互調失真,是指當兩個不同頻率的信號同時加到錄音座輸入端,由于非線性在放音輸出中除了原信號頻率和它的諧波成分之外,還含有這些信號成分的和頻與差頻成分,由這些新成分造成對原信號的失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